玻璃貴金屬純化裝置是一種集高溫熔融、惰性氣氛保護與精密控溫于一體的特種實驗設備,廣泛應用于實驗室或小批量生產中對金、銀、鉑、鈀等貴金屬進行提純與鑄錠。其核心結構通常包括石英或剛玉坩堝、高純石墨加熱體、雙層石英玻璃腔體、真空/惰氣控制系統及智能溫控模塊。由于涉及高溫(可達1600℃以上)、貴重物料及潛在氧化風險,正確使用
玻璃貴金屬純化裝置不僅關乎純化效果,更直接影響人員安全與材料回收率。

一、使用前準備
先確保工作區域通風良好,配備高溫防護屏與滅火器材。檢查石英腔體無裂紋、坩堝無污染,所有接觸面清潔干燥。裝入貴金屬原料前,需預先在馬弗爐中灼燒坩堝以去除有機殘留。隨后關閉腔體,連接高純氬氣(或氮氣)管路,進行至少三次“抽真空—充惰氣”循環,置換內部空氣,氧含量應控制在10ppm以下,防止貴金屬高溫氧化。
二、升溫與熔煉
在溫控系統中設定多段升溫曲線:例如先以5–10℃/min緩慢升至800℃排除殘余濕氣,再快速升至目標熔點(如金為1064℃,鉑為1768℃),保溫20–30分鐘使雜質充分上浮或揮發。嚴禁急速升溫,以免坩堝熱應力破裂或金屬飛濺。期間可通過觀察窗監控熔體狀態,理想熔融液應清澈光亮、無氣泡翻騰。
三、冷卻與取樣
熔煉完成后,關閉加熱電源,在持續通入惰氣條件下自然冷卻至600℃以下,再切換為空冷或強制風冷。切勿在高溫下開腔,以防熱震炸裂石英或金屬二次氧化。待腔體降至室溫后,小心取出鑄錠,稱重并記錄收得率。殘留渣滓應分類收集,避免貴金屬流失。
四、設備維護與安全要點
每次使用后清理腔體內壁濺射物;定期檢查密封圈老化情況及真空泵油質;石墨加熱體每50次使用后檢測電阻變化,預防斷路。操作人員須穿戴高溫手套、護目鏡及防燙圍裙;嚴禁單獨作業,確保緊急停機按鈕可隨時觸發。